通州博物馆早先是清朝三官庙,修建于清康熙十二年(1673年),供奉赐与福寿之天官、赦免罪恶之地官,解除困厄之水官等神像。
1923年,北京万国道德会通州分会在三官庙废墟上创建仿古活动场所,会标为“ ”字,故在大厅、前厅、后厅的墀头都雕刻此字,俗称“万字会院”。
1935年12月,汉奸殷汝耕组建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,成为日寇傀儡,通州“万字会”渐成为汉奸活动的据点。
1964年重修后改为“东颐饭店”,不久便关闭。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县老干部局使用。
1991年经重修改建为通州博物馆。
通州博物馆
仓场总督衙门《漕运底帐》《花名册》
仓场总督衙门《漕运底帐》《花名册》(清代)
漕运布告【清代】
漕运布告【清代】
运河出土瓷片【清代】
运河出土瓷片【清代】
通州博物馆
通州,寓意漕运通济。
通州自秦始皇修蓟襄驰道穿至今通州旧城东侧东关大桥处沽水后,就已成为水陆要冲,商业逐渐发展。
蓟襄驰道示意图
秦时修建蓟襄驰道与北河(沽水)一线,秦始皇东巡,经过蓟襄驰道。
从《汉书·贾山传》中得知,秦驰道在平坦之处,道宽五十步,隔三丈栽一棵树,道路两旁用金属锥夯筑厚实,路中间为专供皇带出巡车行部分。
蓟襄驰道
汉高祖为政治因素设渔阳郡南部为路县。以县城设在蓟襄驰道之侧故名,标志着通州行政单位的建立。用路县的沽水运输粮草供给守边将士,决定了通州的战略地位。
西汉末,相国王莽篡位建新,县全部改为亭,路县改名通路亭,沽水改名潞水。
东汉建武元年(25年),太守彭宠反叛被汉军攻灭,县治东迁城子村。为了纪念起义军的胜利,县以潞水、通路亭改名潞县。
辽代通州
延康元年(220年),曹丕称帝建魏,潞县改属魏燕国,咸熙二年(265年)相国司马炎篡位建晋,潞县改属晋燕国,五胡乱华,潞县先后改属后赵、前燕、前秦、后燕、北魏,天兴二年(399年),又改属北魏渔阳郡(郡治在雍奴),继而改属北齐、北周。
通州博物馆
北周大定元年(581年),相国杨坚接过禅让称帝建隋,潞县改属隋渔阳郡。三年(583年),废除渔阳郡,潞县直属幽州。
为巩固统一,保卫边防,隋大1四年(608年),征发河北诸郡百余万民夫开凿永济渠,曾以此条运河运输粮物。
漕运通济
唐武德二年(619年)析出潞县东半部分设置临洵县,且在潞县城中设置玄州,以交通畅达而名,下领潞、临询、渔阳(今蓟县)、无终(今玉田)四县。
清代军粮经纪密符扇
通州博物馆共六个展厅,可以在服务台免费租用讲解器,跟随讲解器能够很好的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。
整个博物馆不大,慢慢参观一个来小时也足够了,路过这里的话可以进去看看。
粉彩“洪福齐天”花盆 清代
1994年8月出土于大稿村旧址。
清康熙西番莲青花将军罐 清代
2019年6月征集于通州区。
清光绪粉彩九桃福寿盘 清代
2019年6月征集于通州区。
缠枝莲“八宝纹”官窑青花碗 清代
1994年8月出土于梨园镇大稿村。
清通州